工会网主页| 企业文化网| 集团门户| 四局站群

欢迎来到中国中铁四局工会网 |登录
中国中铁四局工会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文化大观园 > 正文

老周的行李箱

发布日期:2020-04-22 新闻来源:五公司工会 分享到:

副经理老周接到调令,要调到一个新中标的高速公路项目担任项目经理,他办好交接,到办公室和宿舍收拾了不到半个小时,拎着一个小行李箱,到综合办找主任小吴派车送他去火车站。

小吴很是诧异:“周总,别人调离至少要收拾半天东西,还要打包快递不少物品。你的行李怎么这么少?”

老周说:“我在咱们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,干过的项目也有一、二十个。时间短的就待一周,时间长的也就四、五年。调到新项目时,常常要求跑步进场,所以我学会了一个技能就是:一个行李箱能装下我所需要的所有物品,只要一声令下,拎起箱子就能走人。”

老周说着就打开箱子,让小吴看。里面是几件换洗衣物、几本书、装在一个透明袋里的日用品和一台笔记本电脑,简单至极,但每一样都整齐有序,像是精心码放好的俄罗斯方块。随身物品一个行李箱便全部容纳下,所以老周随时都可以轻装出发。

淡化物欲、不被物累,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也深谙这个道理。她家里没有多余的家具和摆设,除了一张普通的床、一张同样普通的桌子,就还有两把普通的椅子。正是因为减少了家具和摆设,她才多出来时间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。以至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。

世上有一些人,却总是在不停攫取,就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。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。它爬行时遇到物体,就抓取过来背上。背负的物体越来越重,却不停止,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。人们可怜它,替它卸去背上的物体。可是只要它还能爬行,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。它又喜欢往高处爬,用尽力气也不停止,直至跌落在地而死。

任何东西一旦超过了限度,都会成为人生的负累,所以不要向蝜蝂一样,要学会及时减负。减负最好的途径是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,把过多的东西馈赠给别人或是与人分享。学会与人分享也是一种美德,既助人又自助。

新东方英语的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讲道:“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,他们班有一个同学,家庭比较富有,每个礼拜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。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,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。尽管苹果是他的,不给你也不能抢,但是从此同学留下一个印象,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。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,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,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。但后来大家一商量,说不能让他加盟,原因很简单,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。”那位吃独食的同学如何也料不到,当年舍不得分享一个苹果,后来的人生竟因此失去了别人的信赖、提携和帮助。

除了减少物质上的负累,也要摆脱思想上的纷扰杂念。思虑越少,越能聚焦在专一的目标上。过于敏感、思虑过多时,人的精神也越容易焦虑和涣散。渡边淳一写过一本书《钝感力》,提倡的是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。

1665年,牛顿在剑桥三一学院就读期间,伦敦爆发大瘟疫,造成数万人死亡,学院被迫停课,牛顿回家进行自我隔离。他利用这段清静时光,专心致志地研究微积分、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微粒说。据说,其大量标志性成就来源于这段时期,在这18个月里,他在好几个领域里都作出了划时代的发现,这些发现构成了他后来半个多世纪全部智力活动的核心。在人心惶惶的大瘟疫期间,牛顿能够坐稳冷板凳进行学术研究,这种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的境界和定力源自完全专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。这种没有过多思虑、对其他事务钝感的能力,往往能够使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达到巅峰。

老周拎着行李箱坐上车后,从自己随身背着的一个皮包里抽出一本书,递给小吴,笑着说:“年轻人,没事儿多读读书。我的行李箱里装着最少量的必备物品,因为拥有的东西越少,人越自由。没有负累,才会走得更快,也更远啊!”

目送着汽车渐行渐远,小吴收回目光低头看手里的书,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“断舍离”三个黑色的正楷字。

作者:马巧玉    责任编辑: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热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