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会网主页| 企业文化网| 集团门户| 四局站群

欢迎来到中国中铁四局工会网 |登录
中国中铁四局工会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文化大观园 > 正文

我和青藏的故事

发布日期:2020-04-22 新闻来源:五公司工会 分享到:

2001年7月19日,我踏上驶往格尔木的火车。从西宁到格尔木路过关角隧道,一路上的疲倦早已把我带入梦乡,但此时的我却从梦中醒来,大口的喘气,感觉自己胸闷气短,呼吸不畅。这时车厢里已有一阵骚动,一位60岁左右的大娘被列车员搀扶起来,沿着窗户打开一条窄缝,飘进隧道深处特有的沉闷。

青藏高原的山是黛色的,远处就像一片泼墨,一人多高的骆驼刺非常扎眼,少量的羊群洒在坡上,就像天边飘来的几朵白云。这时候你能看见的是湛蓝色的天空,低垂在你的前方。到了格尔木,转乘局工指的指挥车赶到格尔木以南海拔3081米的南山口,这是我国铁路建设的一块“圣地”——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公里,其中1110公里新建线路就是从这里发端。旖旎的高原铁路风光,也正是在这里开始揭开神奇的面纱。在南山口车站往西南几百米处,路轨两侧高矗的铁架支起一个巨大门匾,上书“青藏铁路新线起点”八个大字,我们第2合同段紧挨着青藏线二期工程起点南山口,驻扎在格尔木公路段,从此打响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的“第一枪”。

到了青藏以后,要过第一关就是克服高原缺氧环境,山上卫生所设有2张病床,公司医院委派刘建华和仰开虎2名大夫给大家看病,每天都有三二个患者在诊所观察病情,有的打针,有的输液,有的吸氧。上山后大家开始都流鼻血,流了一个星期才能止住。最怕的就是感冒发烧,因此在内地炎热的7月份,我们还经常夜里裹上大衣上工地。青藏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,刚才还是日出,等一会就是乌云夹着雨点袭来。在格尔木大桥施工中,两岸的峡谷中间夹着格尔木河,河水清澈见底,尽管是7月天气,河水冰冷刺骨,透彻骨髓。从河谷到对岸要爬70多级阶梯,中途要休息好几次,当时工程部徐杰、梅魁等一帮技术人员,每天背着仪器爬上爬下进行测量放线,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。一次2#墩打灰,刚打到一半,天气就突然变化了,刚才还阳光普照,现在乌云密布,一场大雨马上就要来临。正在现场带班的项目书记郭庆凯带领几个人,立即从旁边机器上揭下覆盖的篷布,遮住下料口,这时雨已经下来了,风带着山谷中特有的哨音嗡嗡作响,郭庆凯死死扯住篷布的一角,浑身上下已被雨水打湿。

我们驻地还有一位姓袁的女监理,经常同小伙子们一起在工地奔波,每每看到她的时候都嘴唇发乌,尽管年纪在40左右,还梳着两条马尾辫。她工作是认真的,一般场合不苟言笑。一天晚上,我们几个正在聊天,她急急忙忙跑来了,非要拉着我们一起到前面看看,结果是往女厕所方向,我们几个一下子怔住了,这是干什么啊?平时她胆子特别大,这次死活让我们走在前面,我们大着胆子想一看究竟。结果是一条狗掉进去了,北方的旱厕很深,狗在下面发出呜呜的声音,她当时一慌张,连手电也掉进厕所。平时是一位女汉子,现在却认怂了。她说:这里的天比其他地方黑,这里的夜比其他地方寂静,这里的风比其他地方瘆人,这里的荒原比其他地方更可怕。这位女汉子全身的血液没有自己的,经过一次大换血,给了她第二次生命。为了适应高原环境,她早晚锻炼身体,每天练习倒立,顺着墙根倒立2分钟,工地上的小伙子都被她的精神所折服。所以在青藏工地,小伙子们都生龙活虎,大家从不叫苦,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。

没到过高原的人是体会不到那里的生存环境。即使在内地健步如飞的健康人,到了高原以后也会变得步履满姗,如同负重前行。我们的驻地附近有一座水电站,由于那里人员稀疏,一些设施显得陈旧,为了克服高原环境单调乏味,经理部常组织一些篮球活动。刚开始大家就是走走步、运运球,慢慢加大运动量,大约在二十天适应以后才开始跑步上篮。篮球场四周是一片开阔地,每次球飞出去都需要花费精力找回来,为了节省体力减少运动量,看球的人都自觉地围城一个人墙,帮助捡球。在那里我们也有快乐的时光,理发也不用到城里去,驻地旁边就有一间新开的理发店,一位美女在打理,据介绍她是水电站的职工子女,一些小伙子们有事没事都喜欢去理发店,洗个头、剪个发、刮个面,出来以后都显得特别精神。在驻地沿着青藏公路往拉萨方向150米左右,还有一间回民饭馆,羊肉做得很地道,在内地很少能吃到,香、嫩、脆、醇,我们常常在周末去那里打一下牙祭,饭馆里既有内地人喝的白酒,也有藏民喝的青稞酒,我们一般每人只点一瓶青岛啤酒,吃着羊肉,喝着啤酒,大家一起唠嗑。别看老板娘才35岁,她的外甥都两岁半了,我们惊讶这里的一切,感叹青藏高原的地貌和风土人情,这里有他自己的生存规律,有属于自己封存的小环境,不怎么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。

作者:田东祥    责任编辑: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热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