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会网主页| 企业文化网| 集团门户| 四局站群

欢迎来到中国中铁四局工会网 |登录
中国中铁四局工会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文化大观园 > 正文

隧道施工的安全“门神”

发布日期:2019-12-05 新闻来源:五公司工会 分享到:

2016年6月份, 张鹏飞调到玉磨一分部从事技术工作。由于他踏实肯干,责任心较强,而且管理工地“有一手”,无论是安全质量管控、现场文明施工,还是班组之间的协调配合,他都能做到兢兢业业。

新村一号隧道开工不久,在一次群安员推荐选拔会上,大家一致同意张鹏飞当选,认为他虽然年轻,但做事果断,考虑周到,并且有三年的工作经历,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,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,他能“铁面无私,不徇私情”,哪怕是平时关系最好的员工,只要违反了“规矩”,他都能拉下脸来和你“说道说道”,直到你认错改正为止。正因为这样,对于隧道施工这个高危项目,把小张放在这个“易出事”关口,大家认为再合适不过的了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,选择小张当群安员是一个正确的决定。他也通过几次动真碰硬的执法,让大家知道了他在安全管理上“绝情”,于是大家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安全“门神”。

担任群安员是张鹏飞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。这个职务既是领导寄予他的厚望,也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考验,更意味着他要担负起一个单项工程的安全责任。他深知,要履行好这个责任,挑得起这副担子,就应该“强身健体”多学习,只有不断的学习,才能具备相关专业知识,炼就一双“火眼金眼”, 能够在现场出现问题时 “有底气,敢硬气” 的化解难题。为此,他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为自己“充电”,开通了网上安全课,到宿舍请教老师傅,自学铁路安全技术操作规范以及管理规定等,使自己从本质上有一个新的提高。大家见他每天吃完晚饭后“宅”在屋面学习不出来,问他为啥这么用功,他说他要对得起大家对他的信任,对得起袖标上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这几个大字。

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。云南元江,有着太阳城的称号,全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时间最高温度超过37摄氏度。新村一号隧道整体围岩级别为V级围岩,洞身围岩较差,危险系数高,且据设计单位检测,不排除瓦斯隧道的可能。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,他在工程开工时就吃住在现场,每天早上到工地的第一件事,就是对现场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全面的巡视,待全部员工到工地后,他把发现的一些容易出事的地方跟大家进行详细的交待,叮嘱大家提高警惕,重点防范。一次,隧道施工至下锚段时,出现了局部渗水,当时,正好遇到拱顶埋深仅有10米这个特殊地段,情况危急,如不及时处理,不仅会给初支施工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,也会容易造成塌方事故。在紧要时刻他一边及时将险情向项目部报告,一边组织施工队伍制定应急应对办法,准备注浆所用机具,购买注浆所需材料,经过他和作业班组连续两天的昼夜奋战,终于将拱顶的渗水止住。

隧道施工除了作业过程中本身造成的危险,还有自然存在的危险,那就是隧道瓦斯。由于个别员工以前未接触过隧道,对其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充分,而且每次检测都没发现问题,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侥幸心理。一次,二位瓦斯检测员在洞内检测没有出来,就有个别员工想进洞施工被小张发现,他吼着嗓子叫道:“不要进去,出来”,见小张暴怒,刚走到洞门的员工嗫嚅的说“天天检查,也没见什么危险”,声音虽小,但还是被小张听到了,他严厉的告诫那位员工:“没见什么危险也要天天检查,检查结果没出来一个也不许进洞,这是铁纪,谁违反了我就处罚谁。既然你今天开了个头那就从你开始吧,停工半天,罚抄“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红线管理规定20遍”。这时有人悄悄劝小张“平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,何必那么认真让人下不台”。“在安全问题上,我管他下不下得了台,今天对他的宽容就是对他家人的不负责,对企业的不负责,我相信他会明白这个道理的”。

张鹏飞除了抓好自己主责区域的安全外,他还喜欢多管“闲事”。一次,路过一个桥墩钢筋绑扎现场,他发现一名外协员工没有戴安全帽。“你看塔吊在头顶上过来过去的多危险,回去,今天不要再来了”,“张工,我们今天人手不够,能不能让他拿了安全帽再来上班?”,“不行,我要你们为违章付出代价,长长记性。”

工地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也许在别人口中不算什么,但在张鹏飞眼里,就是安全的大事。就任群安员三年来,他早已养成了每天巡查现场安全,每天填写检查记录表、安全日志的好习惯,消除安全隐患、防患于未然已然成为他的习惯。像许许多多尽心尽责的玉磨铁路建设者一样,张鹏飞通过一次又一次的“亮剑”行动,使工地险情一次次化险为夷。在项目部历次群安员考核评比中,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群安员,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安全“门神”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既然大家这么称呼我、信任我, 我就要对得起安全“门神”这个称号,把好现场施工安全第一关,用“规范、规则、标准”这把标尺识别出各种违规违章现象,把一切不安全因素统统拒之门外,为工地营造一片安全的天空”。

艰苦奋斗是时代的永恒主旋律,安全第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前提。在沟壑纵横的云南元江,在最艰苦的环境,干最苦的活,对安全丝毫不马虎,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。张鹏飞的这股劲,就像一个完美的楔子,完美嵌入到企业的发展脉搏中。

作者:宋翠明 黄震    责任编辑: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热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