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会网主页| 企业文化网| 集团门户| 四局站群

欢迎来到中国中铁四局工会网 |登录
中国中铁四局工会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文化大观园 > 正文

电话

发布日期:2019-10-30 新闻来源:五公司工会 分享到:

从我参加工作至今已经35年了。记得那会儿在五处沙河修配厂青工轮训结束后,我和同年被招到铁四局的队友就被一辆大巴车拉到了湖北阳新木港——一个叫东庄的地方,在那里安营扎寨。那是在单位上过的第一个春节,雪很大,队部位于半山坡上,夜里清楚地听见对面山上松枝被积雪压断的“吱呀”声。在一个昏暗的雪夜里,我掏出纸笔给父母写了一封家书,那是我第一次给他们写信。当时没有任何通信设备,也没有邮差,我踏着厚厚的积雪,急匆匆地赶了十几里山路,把信投进了木港镇邮局的邮箱,胸中舒了一口长气。

90年代初,我跟随五处二段转战湖北襄樊米庄镇,改扩建襄樊北枢纽编组站。那时候已经可以给家里通电话了,记得米庄镇上有几家电话亭,每次打电话都是火急火燎的,几句话说完就急忙挂了电话,即便这样也要十几块电话费,如果再啰嗦一些,就要二三十块。当时话费是一分钟两块多,所以每次打电话要先打好腹稿,捡最紧要的话说。当时“大哥大”还很时髦,有些施工队老板时不时掏出一个出来晃晃。我是队技术组的试验员,跟老板们有点交情,有时候厚着脸皮蹭他们的电话,偶尔打一两个电话回家,心里美滋滋的。我家里是没有电话的,电话只能打到铜陵县水泥厂——我姐是厂里的出纳,每次都由她给父母传话,也算解决了我跟家里的联系。

2001年,青藏铁路开工建设。7月19日,我踏上了去格尔木的火车,由于路途遥远,地处偏僻,通信极为不便。一开始靠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,费用很高。在青藏铁路上班没多久,我说服自己买了一部手机,那是我的第一部手机。刚开始的手机都带外部天线,有小拇指粗,套上手机套挂在腰间,感觉生活是如此惬意。有一次中央电视节目组到青藏铁路采风,局工指下属单位(工区)都到格尔木南山口轨枕场集合,我身边一位不认识的女工借我手机给家打电话,我顺手递给她,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。我很少打电话,手机十几天才充一次电,但光是身上别个手机的那种感觉,就已经极大地满足我的虚荣心了。

2003年,从青藏铁路下路以后,我又经历了兰(州)武(威)二线、武(汉)广(州)二标、福州绕城高速10标、宁武高速3标和福州京台高速6标等项目,手机也换了好几部,手机号码也换来换去,每到一处新地方,就换一个号码,主要是想省漫游费。

2012年到上(饶)万(年)高速1标以后,手机号码就再也没有换过。一是手机捆绑的东西太多了,比如银行卡、微信、支付宝等,二是全国取消了漫游费。真正到这个时候,打电话才随心所欲,和家里的通信完全没有阻碍,人手一部手机,甚至一人拥有两三部手机。

我母亲今年89岁高龄,在前不久还换了一部智能机,小妹教她如何使用,从简单的开关机、接听电话,到微信视频通话等。为了让她共享时代发展的成果,小妹给她下载了微信、抖音和K歌等,也把她拉进家庭群,微信号“耄耋老人”,与家人一起欢乐。母亲用起手机来还比较别扭,手指僵硬,指法不灵,刚开始还要别人帮她接电话,但她毫不气馁,每天都在练习指法,学会智能机的应用。远在外地的我,过去只能写信联系,现在电话联系,甚至微信视频和语音联系。她总是乐呵呵地说:“现在社会真发达,即使远隔千里,通话只在一指间”。她经常打开抖音和K歌,全神贯注地一边看一边听,早年给她买的收音机、影视机都搁置一旁了。

时代进步了,国家富强了,社会日新月异,我们的通信联系方式也跟着时代发展而进步!然而,不论怎么变,我们对家人的牵挂始终不变。

作者:田东祥    责任编辑: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热文文章